圖︰| 文: 麥提莎
參考資料:Diplomat Mine Interpretive site
月初,亞省政府宣佈暫停新的再生能源計劃,這個自然又引起聯邦和本省兩個政府,在減少碳排放的時間表問題上,再現重大分岐。行政決策不一致,源於省政府只局限於經濟及省民的取向;而國家層次,宏觀方面外,更連繫外交及盟國的合作關係。而省政府的考慮,離不開傳統發電和風力、太陽能行業之間的經濟利益因素。除所述的工業、政治外,原來農地及附近的小鎮亦涉及在內。 農場主人及城鎮政府可以利用再生能源,增加租金和稅收。然而,卻又衍生清潔、污染問題。情況就如廢棄的油井。沿亞省的高速公路兩旁,不難遙見油井和一片田野混在一起,也可說是其特色,重工業和農業相互並存,互相依賴。
自工業革命以來,人類按當時研究所得的技術,用以開發存於地球的礦床資源,改善生產力,令生活質素不斷改善。早期用燃燒煤炭,產生蒸氣,推動鍋輪,使火車,輪船走遍大陸、海洋,至有《 八十日環遊世界》這齣電影,可說全球化的初步。即又用於發電,各類工業、家庭電器如雨後春筍,生活方便多了。近百年是石油、天然氣的開採,取代煤--植物化石的角色。這個足跡也寫在亞省的歷史上。
去年的加拿大國慶,到友人推薦的Big Knife Provincial Park一行。公園雖小型,可別有一格。公園既是Canadian Badlands 北面一部份,卻又沿Battle River 。只兩個小時輕鬆消遙駕駛,不用如Drumheller 的長途跋涉。無疑Durmheller極具吸引力,兼備既學術又娛樂性的博物館。Big Knife 卻是個寧靜的地方,可暫時逃離繁囂。即人煙稀少的地帶,還以爲迷路。到達後,發現露營地,也許遊人少,公衆洗手間非常整潔。欲進入trail 的路線、要經過一段小樹林,走過連接的小木橋,有個木涼亭,不像其餘badland光禿禿戈壁似的。由於前一晚下雨,加上盛夏,草叢內,水氣被陽光照射後,蒸發出來,濕氣特別重,和平常走badland的乾爽,感受完全不同。走著,原先三兩個遊人回轉頭,不見了。加上熊蹤的告示,有點兒擔心。唯有放棄繼續進行。
回到原點,倒見另一組南亞裔人在營地預備午餐。看來,當天不是一個適合行山的日子。既然已經前來,就搜索附近有什麼特色的地方可以一看。似乎沒有指示、決定回程。誰知道,剛轉出大路,5分鐘後,見一個特高像帶吊臂的巨型機器。好奇心驅使,拐進小路。一部truck 停在圍欄外。應該有人住在這奇特的地方。欄內,十數米外,有個地座,上面安放著,平生第一趟見到的黑色類似挖泥機的斗。
大草地的另一端就是先前遠遠看到的25米高,曾是上世紀20年代最大型、先進的開採煤礦機器。每分鐘可以剷上15噸煤。原來煤礦公司在80年代結束運作後,捐出有象徵意義的設備以及礦產地盤。而退休的員工及義工,攜手建造歷史展覽場地。免得採礦機械在生產使命完後,被拆毀成為廢鐵。
這次郊遊活動,意想不到觀看到放在舊礦場內的樹化石,重溫一下,地球進化歷史。
亞省實在是一個礦藏豐富的福地。黑土地肥沃,盛產小麥,芥花籽。地底下是天賜豐厚的動、植物化石資源,得天獨厚。然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,曾一時風行的資源,不能避免遭淘汰,加上環保意識的逐漸增強,新舊行業的更替,必有政治、經濟的角力。
佚名: 亞省舊礦塲 藍天綠草機械獸 翻新展覽好講究 油井田野混一體 阿省福地資源厚
Comentário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