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/文:麥提莎
近日華人圈子,熱門話題莫過於回亞洲,特別是香港的機票價錢及來回的日期揀選。縱然這個曾號稱「國際」都會的城市,三數年間起了翻天覆地的改變,令人憂慮、或不堪回首。連結的親情、友情,卻沒可能霎時之間抹去。於是,閉關措施解封之日,掛念親友的加拿大移民,紛紛爭相訂購機票。看一看價目,雖比不上約六、七年前聖誕節的天價,卻相差不太遠。
隨著回亞洲的熱潮,旅遊、吃喝玩樂的資料,如影隨形,充斥網絡世界。一日家人在社交媒體,發現過往回家,必定擠出時間,跑去梳打埠一趟,一嚐幾乎是摯愛的雜錦腩米,列在推介的項目中。
話說那麵舖,原設在一個寧靜的住宅區街角。當年賣的麵價,已比其他馳名的招牌老店貴,卻其門如市。小小店舖坐滿吃早餐的人。還有排隊等候打包的。有別於傳統的水餃、雲吞鹼水麵。店主夫婦二人,摒棄手打麵,用米粉,以及油麵代替,創出帶東南亞偏辣風味的撈麵。顧客更可以選中辣、重辣,連湯盛在比廣東式大、細蓉還要濶大的碗內。
童年時代,家境清寒,即使一街之隔,一年也沒能吃上兩叄趟。每次途經,只能期待:「大個」賺多錢,食過夠。 聽家母說,一次學校家訪活動中,店主告訴她,他們一家大小原居柬埔寨金邊,一個當年尚豐裕的城市。朗諾政變後,局勢緊張。大批華人因而離開原居地, 又不被香港政府收容,只有選擇葡屬澳門。安頓後,為生計,放棄原先的教師職業,開麵檔養活幾個孩子。清晨三、四點開工,用新鮮豬骨,再加魚熬湯,難怪湯底那麼入味。 踏入社會工作後,和同事談起該店的特色味道,於是大家在佐敦官涌一帶,尋相似的東南亞食店,卻多偏向越南味道。又多年後,偶爾在Edmonton 唐人街一已轉名的越南店,品嚐到相約湯底的牛腩粉,卻滲多了一點蕃茄味。
移民前一段時間,回老家探親時,順道去吃個麵。誰知道關了門,一家人蠻失望的。後來弄清,店主因應豬隻的供應時間,為求湯底的質素,拒用雪藏的豬肉,唯有休息。此後每次去澳門前,必先了解一下街市的豬肉供應商當天開市否。抵岸之後,步出碼頭,像衝鋒一樣,三步併兩步,趕在麵店中午關門之前,吃上老店主,親手下𤆥,撈上的味道濃郁雙汁什錦米。外子更額外再來一碗咖哩雞米。小桌子上,擺著各人喜好的懷舊汽水。夏天小城比海島更酷熱,坐在店外,吃得大汗疊細汗。一家之主說,就是要那種大排檔的感覺。 佚名: "追本朔源" 追本朔源情猶在 故土米麵福滿載 暹粒原味豬骨湯 大排檔裏風味來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