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KongED2

[健康] -- 做個加分父母(三十四)︰愛與被愛

圖:互聯網 | 文:如雲(前香港社工,Satir Institute of the Pacific 專業會員)

家裏剛領養了一頭 5 歲狗兒 - Zuko,牠活潑愛玩,和牠一起,深深感受到什麼是自由地愛和被愛。


Zuko 主要由小女兒和筆者照顧,我們每次回家牠都企起熱烈親吻我們,尾巴搖得像要甩掉,Zuko 對我們的愛從不掩飾,也滿足了我們被愛的需求。


領養 Zuko 是小女兒的主意,她當然對 Zuko 愛護有加,每天和牠梳毛玩耍, Zuko 亦樂在其中,從不愧於要人和牠玩球。小女兒和牠一起睡,非常親密,或許這樣,即使 Zuko 不喜歡刷牙,牠亦願意和小女兒合作。


如果我們對嬰孩時期還有記憶,我們也許亦一樣,能明明白白的向身邊的人示愛和被愛,直至被冷待或拒絕。


筆者看過一段影片,仔細拍攝了母親和嬰孩的交流過程,母親的全程關注鎖住了嬰孩的眼神,你知道他感到安全舒適;相反,若母親心不在焉,對嬰孩不瞅不睬,或展示討厭的表情,嬰孩的反應是移開眼神接觸,或者哭泣。由那刻開始,嬰孩便開始學習如何向父母或照顧者求愛,才能得到愛。


痛楚 (pain) 和 痛苦 (suffering) 的分別是,pain 是不能避免的,suffering 卻是選擇性的(optional)。受傷了會痛楚,但不一定是痛苦,失戀、輸錢、被取笑令人痛楚,但長期的痛楚令自我價值受損便成痛苦。動物和嬰孩似乎都沒有 suffering 的狀態,唯是成長了的人會把種種痛楚抓緊成為痛苦。


痛楚不會阻礙我們自由去愛和接受愛,但痛苦就像一條鴻溝,阻隔著愛的流動。父母因著各種原因未能有效向子女傳遞愛和接受愛,子女也在這過程中學習到不能自由地愛,而每每以行為問題表達出來。


是什麼阻礙了我們去愛和被愛的能力呢?答案可以人人不同。但如果早日發現,不但可以嚐得愛的真諦,我們的下一代更會受益。


5 次查看0 則留言

コメント


bottom of page